“倏忽温风至,因循小暑来。”北京时间7月7日,我们迎来小暑节气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暑,热也,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小也。”意指天气开始炎热,但还没到最热。小暑到来,意味着高温、高热、高湿的天气开始袭来。
在唐代诗人王维眼中,这种酷热不仅让人难熬,自然万物也无不遭殃。于是,他在《杂曲歌辞·苦热行》中写道“赤日满天地,火云成山岳。草木尽焦卷,川泽皆竭涸。”
小暑至,盛夏始。7月11日开始进入“三伏”中的头伏,也就是“初伏”。“入伏后,炎天暑月,骄阳似火,上蒸下煮,酷热难耐。”南宋诗人陆游的《苦热》诗中就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入伏后“汗蒸”“桑拿”的感觉:“万瓦鳞鳞若火龙,日车不动汗珠融。无因羽翮氛埃外,坐觉蒸炊釜甑中。”
(资料图)
高温的小暑酷热难捱,但也是大多数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时节。我国局部地区要进行“双抢”,即抢收早稻,抢种晚稻,田间一片繁忙。而民间也有小暑“食新”的习俗。“食新”指的是吃新米,人们在小暑期间吃新米庆收获,祈求来年五谷丰登。
为了消暑,古人“研发”出很多“神器”,如扇子、冷饮、冰鉴、瓷枕、凉簟(凉席)等,这些“神器”在诗词中也有所体现,如宋代周邦彦的《喜迁莺·梅雨霁》中就提到“薄纱厨,轻羽扇。枕冷簟凉深院。”
当然,最被文人雅士所推崇的还是“心静自然凉”。白居易在《销暑》中用“热散由心静,凉生为室空。”告诉世人要保持平和的心态,心闲静则身觉凉。
养生专家建议,天气炎热,暑气蒸腾,多汗少眠,易感疲倦,若心肌缺盐,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异常,所以给心脏适量补充盐分很重要;睡眠利于养心,要注意保证充足睡眠;中老年人应避免过度劳累,警惕心力衰竭。
天气再热,也别丢了对自然的情趣。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”这是盛夏独有的色彩。小暑时节不妨搬上一个板凳,拿上一把蒲扇,沏上一壶凉茶,再切上几片西瓜,寻一处荷塘闲坐,看荷花蓁蓁;觅一方凉亭独处,赏夏日三白。正所谓:“小暑闻花香,不觉夏日长。暑热不可避,人心却能静。”
记者:邓浩然、周润健
编辑:吴炜玲、何莉、赵世芸、熊洁、张欢
制作:新华FM工作室
新华社音视频部
出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