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首页>> 资讯 >> 正文

一呼百应的 “反网暴”行动如何可持续发展

来源: 杭州网


(资料图片)

7月27日,抖音正式实施治理网络暴力信息的最新规范,并发起了“反网暴倡议”活动,短短几天时间,已有170余万网民参与签署倡议,相关主题视频播放量超过2亿次,社会各界多人发声,表达出反对和抵制网络暴力的意愿。治理网络暴力,已成为各方期待。

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,可也必须承认,网络中道德失范的现象日益严重。寻亲男孩刘学州被网暴后留下一封遗书在海边吃药自杀;24岁女孩郑灵华因染粉色头发被造谣网暴最终抑郁自杀;“小学生校内被老师撞死”事件中的武汉妈妈经历丧子之痛又遭网暴后,坠楼身亡……这一件件悲剧的背后,网络暴力是绕不开的“推手”,治理网络暴力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“顽疾”。那么,谁来治理,如何治理,治理效果怎么保障等一系列问题或成为舆论当下最关注的内容之一。

由于网络暴力界定的模糊性,责任主体的不明确性,使得在“根本”的治理上非常复杂,治理效果始终达不到预期。2023年7月7日,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了《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(征求意见稿)》,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。关于“言论自由”和“网暴治理”的对立争议再起。由此可见,通过立法“破题”即使是非常必要的,也无法一蹴而就。

在网络暴力治理的系统工程中,“网络平台”可能是最为关键的一环。作为信息发布和传播的重要载体,网络平台在网络暴力治理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。抖音此次的“反网暴倡议”活动就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。当然,由于客观原因,平台对于网民的言语发布,目前更多的还停留在“约束”层面,如果能尽快明确网络暴力法律层面的界定,制定统一的治理标准,相信网络暴力在源头治理上会事半功倍。

个体层面分析,由于网络发布的匿名性,使得溯源难,维权成本高,被网暴者往往只能无可奈何的选择“忍气吞声”。在“沉默的螺旋”心理作用下,即使有人想为被网暴者发声,终因各种原因选择了做沉默的大多数。而另一部分人,以各种“正义”的理由,自知或者不自知的,终成为了“按键伤人”的施暴者。由此可见,就个人而言,在进行网络发言时,如能三思而后行,不广泛质疑,不主动言语攻击,已是为清朗网络空间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。

相关新闻
焦小平,被逮捕!

检察机关依法对焦小平决定逮捕记者16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,新疆生产